欢迎来到学生工作部(团委)!

在线资源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在线资源

在线资源

知名学者陈赫教授在我院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座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6-09-21

今天非常高兴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大家讲课,与大家交流,我最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也年轻过。(鼓掌)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题目是《进入准社会》。外面的社会是大社会,我们这是一个小的相对的一个社会,那么进入准社会是进入大学这个准社会,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大的转变。我用几句话来做我题目的副标题:适应新环境,处理好新关系,参与正当的竞争。当前社会里竞争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学习也是竞争,而且要有序要正当,我现在讲两句成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理解。“行百里,半九十。”还有一句成语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了?没有矛盾!它分别说明了:做一件大事情首先必须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和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性。

我今天给大家讲怎么起步是当务之急。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好的开端虽然不一定是失败的一半,但恐怕以后的路就会走的比较艰难。所以大家进入大学时一起步就要好好走,尽量不走弯路。其实走了弯路也不用怕,因为我们有句话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鼓掌)

当然,我现在要礼节性的给大家献几句欢迎词:衷心地祝贺大家成了新时代的大学生!热烈欢迎同学们来到高等学府深造!我羡慕你们但是不嫉妒你们。科教兴国的大计,全面小康的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所以,我殷切地希望你们把握好人生旅途中这一段有特殊意义的和有特殊价值的美好的时光!那当务之急是什么呢?就是要尽快地适应新的大学的生活。

我们在学校学习、社会生活和未来事业中,要想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好好把握“量变到质变、构变到质变、序变到质变”是非常有用的。我就不给大家举例和点拔了,就请大家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和实践吧。下面,就我们自己的一些体验,以尽快三个转变、从读书的目的到读书的动力和处理好十个关系三个专题给大家提个醒,这些提醒既非校规亦非家训,仅供各位参考。

.尽快实现三个转变 

我们从家里从中学进入到高中大学,你的身份变了,环境变了。我们在坐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外地的,你来到了新的环境,如果你不实现三个转变,那么将来你就会感觉生活很困难。三个转变即:第一,学习习惯的转变;第二,生活习惯的转变;第三,消费习惯的转变。有的同学说;“陈爷爷,您比我们大三倍多,您这是教我们怎么过生活。”对!对!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学生回应)那么反过来说,听了老人言,占便宜赚点钱!(掌声笑声同起)

(一)学习习惯的转变

大学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有较大的差异,进入大学学习,如果还按中学的老习惯可能不容易适应。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转变学习习惯。

第一,在知识涉入量的方面。大学每堂课教的内容相当丰富,进度就因此而比中学快得多。中学每一堂课的内容几乎都是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道来。听棵认真而又得法的同学,对新课中的问题几乎都能当堂解决。大学则不然,你一不留神,怎么才一节课教材就翻过去十几页!

第二,在学科联系的方面。中学的各门课程之间固然都有有机的联系,但是,各门课程在学习时,由于进度较慢,加之它们之间留下了较大的衔接时间和空间,所以先导和后续的时序衔接并不卡得很严。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安排的先后次序就显得非常要紧,有些先导课没有讲到的内容,就给后续课带来很大的的困难。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先导课程没有学透,有欠帐没有还清,面前进入后续课程,往往造成事半功倍、甚至跌落到恶性循环的窘境。因此大家学习首先要请教研室的负责老师给我们讲解教学计划,了解课程设置的原则、思路和全貌;其次,学习要讲究段段清,不要留死角。

第三,理顺学习的心理方面。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随便哼哼就在看

似漫不经意中学会了。为什么?因为你喜欢。喜欢是被其感染的结果,也是产生自信心的源泉,还是学好它的动力。如果还有在来联欢会上演出的任务,甚至还要评奖,为了班级的荣誉和自己的荣誉,你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你就会刻苦地练习,如果得的奖越多,你的自信心也就越来越高。

这就是兴趣——责任感——动力——刻苦——成就——信心——自觉——刻苦……这一良性心理循环的过程。

显然,我们就是要从良性的心理循环进入到良性的效果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化压力为动力。

第四,自己的期望与老师的期望方面。教育心理学有一个“皮特马力翁”效应,相传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精心雕塑了一尊仙女,就像活的真人一样———只差一口气!雕塑家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每天欣赏自己的作品,心中期盼仙女能活过来,年深日久,奇迹出现了,这尊石头雕塑的仙女居然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美人儿!——这就告诉我们,对于教育的对象,期望值越高,成才的可能性也越大。

只要自己把自己当成一块好玉料,再配合老师的雕琢,那么,你就也能成为“仙女”、“白马王子”! 所以,我们要自己提高对自己的期望。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第五,转变学习方法方面。大学的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对理性思维的要求更高:逻辑的推理;总结性的综合和综合性的总结往往又能带来新的创造;举一反三和模拟可以带领你进入崭新的领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高,你们会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也随之而提高,此时如果还能不吝惜脑子,多做一些博闻强记的努力,理解加记忆,会使你大有如虎添翼之感。

大学的课程,经常都会有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新的进展穿插、充实其中,即便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内容,也不能就事论事地满足于老师的讲解。读书也要读出创造性来。

第六,建议每周做一分计划表。在我20岁的时候,著名书法大师沈尹默老先生送给我一好副书法作品,内容是他20年前做的一首五言古体小诗:

少年每自喜,费时如挥金:谓此明日事,何用惜寸阴!

明日诚当有,要知已非今,今生只此日,易过难重寻。

这首诗始终提醒着我珍惜时间。

时间,是一种绝对不可再生资源,因而它就绝对的宝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的生命其实就是由一分一秒的有效时间累积起来的,所以,少壮时少浪费一秒钟时间,就等于老大是延长一分钟生命。

我们有一个长期形成的习惯,每周做一张学习计划,这种看似很蠢、很死板的方法,非常有效,坚持下来必定有收获。

(二)生活习惯的转变

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不要因个人的行为妨碍了他人和集体。比如有的同学很爱学习,晚上熄灯后还在放英语录音,也许你自己认为用耳机听,外音不大,就没有影响到别人,但就是这点小声音影响了别人。这里向同学们提出一个原则——“个人行为的最大最小原则”: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在保证对集体和他人妨碍最小的前提下,才允许力争对自己效益最大。

其次,要坚持科学、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安排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等。

(三)消费习惯的转变

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天下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消费,所以我们要建立良好的、科学的、勤俭的消费习惯。但是,当前大学里浪费粮食的现象,已经到了不能容的地步!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历史的回顾:在革命战争时期,敬爱的周总理一个窝窝头没吃完,他就用自己的白手绢包好带回家晚餐时热一热就着菜汤吃了,我们为此而深深的感动,也对此效法,因此我们也学会把没有吃完的白面馒头用随身带的白手绢包起来带回家热一热再吃。我们不要求同学们再啃窝窝头,也不要求同学们老吃馒头,但是绝对要求同学们不要把想喷喷的白米饭、油滋滋的烤洋肉串等精美食品随便地仍掉。虽然勤俭节约的形式变了,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勤俭节约的精神和风尚不能丢!

二.由读书的目的到读书的动力

与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相对应,读书的动力也有五个层次,而当一个人生活目的达到一个更高境界的时候,还会升华到为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度。这就是:

(一)  读书与谋职

(二)  读书与每忙的婚姻

(三)  读书与生存质量

(四)  读书与成就感

(五)  读书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六)  读书与奉献社会

“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大河里没水小河里干”。作为一个人,我们得要向社会这条大河里源源不断地注水,而且一辈子注进去的水一定要比你舀出来的水要多,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一辈子的奉献一定要大与索取。

我心里一只有个心结:我们常说“我是炎黄子孙!”可是,我们祖先的祖先们给我们祖国创造了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何等辉煌的历史、文化、科技,但在近一两百年却衰败了,而我们这一代人却没有使我们的祖国恢复她昔日的风采,那么你还有能耐说我是炎黄子孙吗?因此,我只能说我是炎黄不孝之子孙。那么,什么时候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炎黄子孙呢?

前几年,美军用导弹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和海南南海岛屿美机撞沉我机事件给了我很深的、强烈的刺激,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了要挨打,软弱了要挨打!因此,只有某帝国主义想轰炸我国驻外使馆,当他的魔抓伸向巡航导弹准备按下按钮时,只要我们中国人站在北京一跺脚,他就得乖乖地收回魔抓,到了那一天,我才能心安理得地、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所以的民族、向我亲爱的祖国母亲振臂高呼:我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你们一定能看到这一天,而且是由你们去亲自实现这样一个局面。到那时侯,敬爱的周总理在南开中学读中学是立下的誓言也就实现了,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理顺、处理好十个关系

(一)摆正德智体三者的关系

体,是革命的本钱;

智,是革命的本领;

德,是革命的本分。